2025-01-06 08:46:19
来源:必一体育下载 作者:必一体育app技术、技能之于普通人,在今天,其高低有无,并不危及生命,但在特定历史长河里,它们——一个人是否拥有技术技能——竟然是他能否存活的唯一“凭证”。
“他们到来,他们破坏,他们焚烧,他们杀戮,他们抢劫,然后他们离去。”6个动词如电影镜头般再现了成吉思汗部队的野蛮残暴。
生活在十三世纪的波斯历史学家志费尼所撰写的《世界征服者史》多处记载了成吉思汗大军远征中亚的故事。
蒙古铁骑每攻陷一个城池,通常对当地人民实施大,但有一个例外,就是对拥有技术技能的各种工匠手下留情,在对花剌子模的攻占中,“他们把百姓赶到城外,把为数超过10万人的工匠艺人跟其余的人分开来,孩童和妇孺被夷为奴婢,驱掠而去,然后,把余下的人分给军队,让每名军士24个人。”
攻城略地之际留存手艺人的做派可称为“成吉思汗现象”,这个现象的本质其实就是中国古谚所说的“天干饿不死手艺人”,事实上,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种严酷环境下凭技能可以存活的现象一直存在,只不过偶尔以成吉思汗的残酷方式出现,而绝大多数时候是以市场竞争的柔和形式表现而已。
化肥生产供过于求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据资料,2000年,我国化肥产量为3207.17万吨,2004年逾4000万吨,2006年突破5000万吨,2009年突破6000万吨,2013年突破7000万吨。
大理州大维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大维肥业”)于2005年建成投产,投产伊始,从化肥生产当时已严重过剩的角度说,“大维”的诞生就意味着生来是“多余”的。
早在2008年,大维肥业总经理高诚美就把目光投注在“测土配方,精准施肥”上,“简单地说,土壤有差异,并非一样都缺氮磷钾,要根据各地土壤的差异来调配肥料的适应性。”
这种差异性被大维肥业工会主席张艳琴总结为3种,“有土壤元素差异,农作物品种差异,农作物生长周期差异。”
高诚美说,那时,他们和省农科院合作,组成科研团队,对临沧市的甘蔗土地进行“普测”,“临沧甘蔗种植面积大,我们测了100多万亩甘蔗地。”
采取“测土配方”实施“靶向施肥”后,大维肥业终于力克群雄,臻于坦途,“到2014年,我们的销售收入达到4.73亿元,肥料销路供不应求。”
“我们企业提倡孝心、爱心、感恩心‘三心’文化,不赡养父母的人,企业不要。”高诚美说:“我认为一个人的德能超过技能,厚德才能载物,没孝心没亲敬心,不提拔为班组长,提班组长我们要到他的村庄考察他妻子是否孝敬父母,中高层干部,凡是吸烟的,有行为等不良嗜好的,不用。”
职工技术技能方面,张艳琴介绍,大维肥业和省农科院、江苏农大合作,组建了一个30多人的研发团队,还有一个16人的农化服务队,“都是农大学土壤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每年有一到两次全员培训,中高层培训则每月都有,2014年光培训费就支出了200多万元。”张艳琴说。
“息壤”是中国古人有关土壤崇拜的神话,《山海经·内经》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息壤”是一种会自动生长的土壤,所以才被鲧从天帝那里偷来用以堵截大洪水。但现实是,土壤(地)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物质基础,几十年的化肥滥用以及不当使用,导致土地受到严重伤害,已经威胁到子孙后代的生存,正是在此前提下,大维肥业把目光投注在修复受损土地的新一代菌种肥上。
“我们到、新加坡、泰国等地考察过,要生产生物菌种肥,改良板结的土壤。”高诚美说,“去年已引进瑞士菌种,研发后,种了几亩试验田,3年后若开发成功,就投产,批量生产。”
我国水泥产能过剩,已是一大问题,但过剩的只是“大路货”,有特色的、高质量的水泥,终究还是稀奇货,在激烈的市场挤压缝隙中,祥云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祥云建材”)后来居上,以科技创新,稳稳坐在开发水电所需水工特种水泥供应商的交椅上,岿然不动。
190人中,拥有大中专以上学历者85人,占44%;取得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68人,占35%;中高级经济师3人,会计师3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操作证书的员工128人。
祥云与澜沧江地理位置的靠近使得它在2004年进入了华能澜沧江公司的法眼,被华能公司注资“收编”。
当时,小湾电站、漫湾电站二期工程、功果桥、糯扎渡电站等澜沧江水电梯级开发如火如荼,亟需大量水工水泥。
2005年,华能投入2800多万元,同时组建技术团队,花400多万元购买了美国产的BX—1在线分析仪,研发用于电站大坝的中热水泥和灌浆特种超细水泥等产品,2005年,中热水泥投产,次年,灌浆特种超细水泥问世,实现了云南省该产品的零突破,迄今也是一枝独秀。
2014年11月18日,笔者实地采访了集团副总经理李德,他说,由于祥云建材产品的特异性,“我们参加国家中热水泥的标准修订,而超细水泥方面,则作为生产企业参加国家标准的修订。”
取得这些成绩,和集团重视科研人才队伍的建设有着很大关系,集团工会主席郭林芝告诉笔者,“我们有一个以品质鉴定部经理杨志民为代表的技师工作站,有工程师、高级工、技术员等专业人才33人组成,未组建技师工作站之前,科研人员单打独斗,形不成合力。”
生产超细水泥需要把已有的成品水泥再研磨,2006年和2008年,技术中心花了几个月把两台原来的滑石粉磨机进行技术改良,使之能生产超细水泥。
中热水泥和超细水泥两个拳头产品成功投产后,由于富集了技术元素,经济价值也很高,在2014年11月18日,笔者第一次对祥云建材采访时,集团副总经理张丽梅说:“供小湾电站建设时,超细水泥每吨卖到2400元,现在是每吨1800元,明年的产品,已经被订购了50万吨。”
“目前我们年产54万吨水泥,中热水泥22万吨,超细水泥两到三万吨,其他是普通水泥,”郭林芝说:“超细水泥目前每吨市价2200元,中热是每吨410元,在目前水泥市场极端低迷的情况下,我们主要就靠两个高端产品生存发展。”
由于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导致产品的高端品质,祥云建材的产品不愁销路,“对黄登、大华桥、苗尾3大电站未来还有3年的供货,另外对其他几个电站我们的产品也中标,生产线万吨水泥,实际每年销售54万吨。”
祥云建材的技师工作站对企业贡献最大的就是杨志民带着一群技术人员,花了1个多月研发,将无烟煤成功取代烟煤,用于煅烧高强度熟料,实现节能降耗,为企业省了大笔成本。
“这项技术是2013年年中研发成功,”郭林芝说,“当时产自外地的烟煤1200元/吨,还买不到,而产自本地的无烟煤才900元/吨,有了杨志民他们的技术后,每产一吨水泥仅燃煤一项,可节省约25元。”
按郭林芝提供的数据和产量,笔者以年产54万吨水泥匡算,自这项技术成功运用(2013~2015)两年来,按每吨水泥节省25元燃料费计算,两年来至少因此节省了2700万元!
超细水泥原来的使用范围狭窄,多半用于电站大坝裂缝灌浆工程,杨志民等人通过对其性能优化,拓展了超细水泥的应用范围。
多年来集团对主机(如窑设备、耐火材料砌筑等)进行维护都需要外围专业队伍,2013年以来,技师工作站解决了依赖外围技术队伍的短板,目前耐火砖的更换砌筑,公司普通工人均能自行完成,又省下一大笔钱。
大理州总工会和祥云县总工会强力推行的“一活动一工程”对祥云县人民医院(以下称“祥医”)来说,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呼应效果。
“我们的医、药收入结构比为68:32,从2013年元月1日起药品实行零加成后,就是药品以多少价格买进,以同样的价格卖出后,一分钱盈利都没有,医院盈利模式纯粹靠医术。” 祥医副院长、工会主席高兰英说:“这就提示我们,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蕴藏在我们全部957位职工身上的道德水准和技术水准。”
6月27日上午,在这所已经有73年历史的医院,高兰英告诉笔者,“我们把培养职工成才当作职工最大的福利。”
高兰英认为,“这样,‘一活动一工程’就是我们医院对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只能说,工会在这个时候推行这项工作,等于及时雨,我们发自内心的支持。”
这586人中,有399人,在编外人员中,比例高达68%,在全院职工中,比例高达41%。全院职工35岁以下者多达700来人,这意味着祥医从业人员的年轻化十分“严重”。
编外职工多,年轻人多,这“两多”现象逼着院领导要思考医院的未来如何描绘得更加流光溢彩,这些年轻职工的人生未来要用怎样的坚实足迹踏就。
明朝名医万全说,“医者,仁术也。”这句话对今天从事医疗的职工是一种双峰鼎峙的要求,它既要求从业者要具有高迈清醇的道德人品(仁),也要求他们具备高超优良的技艺技能(术)。
正是基于对这句古代医界箴言的确解,祥云医院领导层围绕“仁”与“术”,开展了对从业者的健康心灵和高超技能的双重构建。
祥医由于交通便利,辐射的医疗人口甚至达到周围的弥渡、宾川、大姚、姚安4县,医疗覆盖人口达100多万,2012年5月就跻身二级甲等医院,在云南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拔头筹。
在2006年执掌院务之前,他是分管后勤的副院长,但这位眼科主任出身的大夫自己的眼光也独到,他知道,像祥医这样蛰居边疆腹地的县级小医院,医院人才的快速成才通道唯有腾身青云跳出祥云,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才有可能。
在他看来,“祥云医院个头不高,但只要寻到一个巨人,然后站在巨人肩上,就会很高,视界就会很广阔。”
就任院长后的第二年,2007年,杨兆伟就认定必须寻找一家外地三甲医院作为助推祥医起飞的引擎。2008年3月,医院就与云南医技实力强、名声响的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合作,成为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指导医院。
因此之缘,2010年3月祥医被定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附属医院医疗卫生专业对口支援单位,从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附属医院”这15个字的院名,被祥医人昵称为“九院”。
宛如对最亲近的人不称全名只称小名一样,祥医人每每从口中流出“九院”两个汉字时,亲昵的味道浓烈得简直可以伸手捧掬。
“九院”在亚洲叫得响的是口腔整形外科,是“九院”的看家本领,但人家视祥医如己出,先后派了4批专家驾临祥云,帮助祥医建立了云南省县级医院中迄今唯一的口腔外科,给祥医送来口腔整形外科手术技能,在其他县市区至多是口腔门诊治疗的今天,祥医已经有了口腔外科的病区,床位达30张。
祥医的口腔外科第一任主任名叫史俊,但不是祥云人,他就是“九院”的口腔科业务骨干、副主任医师,“他创建了我们院的口腔外科,他说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就是我们的口腔外科。”
这个口腔外科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等于是“九院”口腔外科在云南的缩微拷贝版,院长助理李万红说:“省里来我们院开了几次口腔科方面的学术会,省里的知名专家都来了,连省口腔专科医院的院长也来了。”
泌尿外科也是“九院”的专家芦慕俊亲手从祥医原本鱼龙混杂的大外科中精心拣选出来,并抚育壮大的,“我们常常说,芦大夫是祥云医院泌尿外科的‘开山鼻祖’。”
除了请“九院”的专家来点拨,杨兆伟还派人负笈“九院”去接受“亲炙”,高兰英说,他要求去“九院”的医生,能学的都要学回来,“不仅要学医疗护理,人家的穿衣打扮都要学回来”。
祥医220名医生中,有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32人,2014年决定实施培养医院的“领军人才”工程,“第一批选定了4个科。